65歲以後(退休期)
45~64歲(維持期)
25~44歲(建立期)
1.完成職業能力之建立
2.
3.
1.接受職業準備教育
2.
3.
1.專業能力之培養與開發
2.
3.
18~24歲(準備期)
1.職業偏好之具體化
2.提昇EQ
3.拓展人際關係
4.利他性的價值觀建立
1.完成課業學習
2.找機會做喜歡之工
讀、進行角色試探
3.辨試與調整自己的
抱負水準
1.試探、評量自我價值
2.擴量生活與社會經驗
3.尋找生涯目標與未來發
展方向
15~17歲(探索期)
1.積極的自我概念
2.正確價值感建立
3.常規的遵守與自律能
力提昇
4.良好的人際行為
1.接受家庭教育及重
要他人的照顧與
影響
2.適應學校生活
3.拓展社會生活
4.了解工作之意義
1.發展自我形象
2.了解興趣和能力
3.拓展社會(工作)的體驗
0~14歲(成長期)
階段任務與目標規劃策略社會責任備註
人生企劃分期表
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
大學生的生涯規劃 轉
吳慈恩/生涯規劃
1
大學生的生涯規劃
吳慈恩
前言 我們的時代
1.思考生存意義的時代 ─ 做為人的「意義」與「方式」面臨衝擊
與變革。
2.工作世界質量的更替演化 ─ 工作不再成為「工具性」,而與自
我概念、價值體系、趨勢潮流結合。
3.「不連續的時代」效應 ─ 世人無精打采!外界資訊的快速發達
與廣告的多重誘惑,不斷向人作生活
的提案,但人們也在過多的風險、壓
力及挑戰下,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迷惑
和挫折,迷失了對生活的感動。
壹.生涯輔導發展史
1.由職業輔導發展成生涯輔導。
2.傳統職業輔導在於幫助個人選擇職業、準備就業、安置職業、並
且在職業上獲得成功。
3.1951 年舒伯(Super) 修正職業輔導為「幫助個人將自己與工作世
界中的角色二者發展與接納成一個統整的概念,讓這個概念在現
實中考驗,而後再將它修正成與現實接近,終至對自己與社會感
到滿意,這個幫助的過程便是職業輔導」。
4.生涯輔導擴大了職業輔導的範圍,其涵蓋的主題亦更寬廣,
包括:生涯決策能力的發展。
自我觀念的發展。
個人價值觀的發展:生活型態、價值與休閒。
選擇的自由。
重視個別差異。
對外界變遷的因應改變之彈性。
吳慈恩/生涯規劃
2
貳.「生涯」與「生涯規劃」的意義
1.「生涯」(Career)之譯名,相當不一,計有:生涯、職業前程、
事業、職涯、永業、生計、前程等。
2.舒伯的定義:「生涯是生活裡各種事件的方向,它統合了人的一
生中各種職業和生活的角色,由此表露出個人獨特的自我發展組
型。一個人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包括:兒女、學生、休閒者、公
民、工作者、配偶、家庭成員、父母、退休者等九項。
3.「生涯規劃」(Career planning) 是指一個人生涯的妥善安排,
並在這安排下,個人能依據各計劃要點,在短期內充分發揮自我
潛能,並運用環境資源達到各階段生涯成熟,而最終達成既定的
生涯目標。
4.「規劃」強調的是明確的目標、執行的方法、成效的評估與計劃
的修訂。是以完整的生涯規劃應有之步驟:
自我認知 ─ 覺知並探索角色、價值與需求,了解重要的
主、客觀因素。
訂定目標 ─ 具體化與階段化目標。務求具體明確,可茲
測量評估,並分遠、中、近程階段化目標,
然後再各分多個次目標,才可按部就班地達
成。
選定策略 ─ 做有效的決策,排定優先順序。
行動計劃 ─ 擬定實施步驟、安排執行進度表,規劃人力、
物力、時間,付諸實行。
資源運用 ─ 開發與分類可使用之資源(包括人、事、物),
並依據目標達成的需求性,適當運用有效資
源。
評估與修訂 ─ 生涯規劃為個人生活與工作的藍圖,為確
保藍圖內容與執行過程的適切性與有效性,
必須在每一過程後,即加以成效之評估,
並依據此作為日後計劃的修訂根據,以便
使生涯規劃所採行的策略,更順利執行,
以獲致更高度之生涯發展。
吳慈恩/生涯規劃
3
參.生涯規劃與自我
1.自我瞭解 ─ 實踐生涯規劃,必須從處理與自我有關的步驟做起,
如了解自我、自我屬性探索、澄清自己的條件、興
趣、價值、技能與需求等。在這方面,的確藉助標
準化的測驗與問卷,能協助人了解自己的性向、興
趣和人格。
2.自我與理想的生活方式 ─ 您是否曾思考自己目前過的是怎樣的
一種生活?這是否是自己所期待的生
活方式?由於每個人的成長環境、生
活經驗、興趣、性格、價值觀、職業
類別等之不同,塑造了各自獨特的生
活型態。一般而言,人們認為理想的
生活方式分成下列14 種:
(1) 社會取向:擁有參與社區活動的機會以貢獻社會。
(2) 家庭取向:能提供家庭充分的經濟安全,並積極參與
家庭活動。
(3) 休閒取向:休閒活動為生活方式中的重要因素。
(4) 流動取向:有充分的機會因業務關係到各地旅行。
(5) 領導取向:有機會獨立行動(如彈性的工作安排),
並擔任領導的角色。
(6) 教育取向:藉學歷的提高,可以獲得成就的晉升。
(7) 經濟取向:擁有相當多的財富和社會知名度。
(8) 無壓力取向:工作壓力小,工作時間固定,有足夠
的時間參與家庭活動。
(9) 利他取向:幫助他人,並對社會有所貢獻。
(10)獨立創造取向:具有面對挑戰和創造的機會。
(11)宗教、社區服務取向:有足夠的時間參與宗教、
社區事務和社會服務。
(12)財務、成就需求取向:獲得財務上的安全感,及
財務、社會、教育上的成就感。
(13)世界主義取向:限制少,並為工作上的領導人物。
(14)傳統取向:獲得家庭經濟上的安全感,和社會的讚許。
3.自我與人際關係 ─ 「無人是孤島」,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,
打從呱呱墜地開始,便無法與他人失去關聯
而離群索居。生涯規劃是注重生命整體歷程
吳慈恩/生涯規劃
4
的。因此討論生涯的人際關係即應著重生命
整體歷程的角度。心理分析學家Erikson 以
為人的發展是持續一生的,於是即著眼於人
的社會心理的發展,而提出八大階段的理論:
心 理 社 會 發 展 的 八 個 階 段
階段(大約年齡) 社會心理危機 重要的人際關係焦點
1. 1.出生~一歲 信任對不信任 母親或母親的替代者
2.二歲 自動自發對害羞懷疑 父母
3.三歲~五歲 積極對罪惡感 家庭
4.六歲~青春期
開始 勤勉對自卑 鄰居、學校
5.青年期 自我認同或角色混淆 同儕團體和圈外人;
領導的模仿對象
6.成年期前期 親密對孤獨 友誼、性、競爭、
合作等的伙伴
7.成年期中期 創造對停滯 家庭與工作夥伴
8.成年期後期 圓滿對絕望 「人類」;氣味相投者
綜合上述人生八大階段理論,可以歸納出一生當中,有四種主要的
人際關係:
親子關係:這種關係是持續一生的,在個體年幼時期,父
母親對待個體的方式會影響其日後的發展,而
在成年期當自己為人父母時,自己與孩子的相
處方式,則將影響自己孩子日後的成長。
同儕關係:個體與朋友間的關係。青春期的朋友與同儕團
體會影響個體的自我認同與自我定位,而到成
年期之後,朋友之友誼,也有助於自己與朋友
發展良好的自我了解與相互關係。
親密關係:婚姻對人而言是人生大事,良好的婚姻不但使
人覺得幸福、充實,更能支持個人邁向事業高
峰,因此是否與異性朋友(婚前)、配偶建立良
好且正常的親密關係,影響生活的成敗甚鉅。
工作中的人際關係:人若由25 歲工作至65 歲退休,一生之
工作時間約佔人生之三分之二,是以
吳慈恩/生涯規劃
5
如何在工作上發展自我,除專業知能
外,人際關係也非常重要。這即是指
人如何在工作中獲得上司的賞識,贏
得同事的友誼是人生事業發展的一項
關鍵要事,因此瞭解如何細心經營工
作中的人際關係將有助於個體創造事
業高峰。
4.自我與壓力調適 ─ 壓力(Stress)是指身體或心理狀態所引發
具有強烈且有潛伏性的焦慮。每個人處理
壓力的方式不同,相同的事件對不同的人
之影響不同,有效地管理壓力,能將壓力
變為激發潛能的助力,而良好的人際關係,
是減少壓力的關鍵,健康的身體則可承受
較大的壓力。
整個生命就是對各方面壓力適應的歷程,
環視我們個人和家庭的發展,每個階段都
有不同的工作或任務要完成,這些需求造
成壓力的來源。既是如此,我們應協助自
己多瞭解自己壓力處理的模式,並學習壓
力處理的新技巧,以便幫助自己在未來可
預知及不可預知的生活改變或生涯發展各
階段性之成長壓力中,能夠運用技巧,將
危機變轉機,使自己活得更好、更健康。
壓力之調適與個人的時間管理及休閒生活
規劃十分相關,時間的有效管理及適當的
休閒設計,常是調適壓力的良方。
肆.生涯規劃與兩性關係
1.人類的社會是由男女兩性組成的,雖只有這兩種性別,卻創造和演
變出複雜的兩性關係。兩性之間除生理的不同外,其發展也受社會
化過程及「重要他人」 ─ 父母的性別角色期待所影響,傳統的兩
性關係較為單純、僵化,現代兩性關係則較呈現多元化面貌,掙脫
過去以性別決定角色、地位、行為、人格發展的模式,轉而更重視
個人的特殊性與兩性間的互惠與互適。
吳慈恩/生涯規劃
6
2.兩性角色與兩性關係受到家庭、同儕團體、大眾媒體、學校及工作
環境的影響。人們一經社會化,則會持續使用所習得的性別角色來
操作其中所要求的適性行為(sex-appropriate behavior)並據此來
決定兩性關係的型態。
3.婚前與婚後的兩性關係之調適,各有其重點,婚前重視兩性的交往
和感情挫折的克服;婚後則對整個婚姻生命週期的調適及家庭生活
中雙性化人格與角色的功能。
4.生涯規劃是規劃人生發展的整體歷程,所以除了工作規劃外,應該
蘊涵著家庭、自我、休閒、健康等各個層面,而這些人生要事,經
常與兩性關係息息相關。兩性關係之穩定或脆弱,通常有形或無形
地影響著人們對自我的看法、對生活的態度、對親密的需求度,及
對成就感的意義和價值判定。是以,有效地學習和安排兩性關係 ─
無論是友誼、親情或愛情,常是使人對生涯達致更高滿意度的方法。
伍.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
1.為因應激變的社會,人生的每一個時期,都必須有每一個時期所必
備的知識。依生涯規劃的遠景目標選擇進修的方式,是一條正確的
途徑,事實上,欲突破現況、增強創意的最佳途徑,就是增強知識
能力、以及提高學歷。
2.專業知識的強化與學歷的題昇,是生涯規劃之行動計劃中最重要的
二件根本大事,雖不必急於短時間之內去實現,但至少要逐步去執
行。緩慢達成,總比原地踏步來得實際。
陸.大學生專業生涯之成長
1.大學生在人們的心目中,被期望是一種活力、冒險、健康、邁向成就
的形象,人們猜想著大學生獲得較高的社會期望,擁有更高度的學習機
會和成就動機,是以精神上應是飽滿的、充實的、愉快的,但是大學生
們對自我的看法是什麼呢?你對自己的看法是什麼呢
2.大學生的養成教育過程,所承受的期待與壓力因人、因科系而異,在成
為大學生後,除了辛勤地為課業忙碌,而學習時間長,以致於個人的家
吳慈恩/生涯規劃
7
庭生活容易疏於照顧,因此在離家與為自己的未來奠基的奮鬥上,如何
取得平衡,並做好時間規劃,是一門藝術!
3.大部份的人會認為大學生的生涯規劃與角色是十分明確的!當人們做
如是想時,生涯乃是指向工作、職業,並未意涵生涯規劃的生活全
方位觀,事實上,生涯規劃必須周延地安排個人、工作世界及生活
三個向度。若以這個觀點來看大學生的生涯,則可見得大學生仍須學習
整全發展的生涯規劃。
4.大學生專業生涯的拓展中,如何關照自己作為「人」的發展性,不僅
完成大學生的尊嚴和成就,也完成自我不同階段的任務?
專業的提昇 ─ 加強專業知能、擁有終身學習的動機和行動。
自我的成長 ─ 對自己真實與坦誠,願意冒險、創造、表現能力,
當情況改變,壓力加大,能尋找方法適應新的情
境,並與自己相適。是以,能夠身體健康、心智
清新、有感情、喜悅、歡欣、真誠和創造,能站
在自己的雙足上,愛得深、戰鬥得公平和有效,
能平衡脆弱與堅韌,並能珍惜生命、肯定生命的意義。
家庭婚姻的滋潤 ─ 在家庭中獲得高價值感與和諧順暢的溝通。
人際關係的維護 ─ 與人互動來往得有意義,是與人性之相生、
相處與相適。
兩性關係的尋求 ─ 重視兩性的交往藝術和感情挫折的克服。
貢獻資源、參與社會 ─ 與社會的聯繫是開放的、有希望的,
而不是封閉的、責備的。
結語
1.生命就是一種樂趣;生涯重在安排設計。
2.設計自己的生活方式、生活感覺、生活內容,能使自己更形卓越!
3.不僅天天勤於閱讀與寫報告,也請日日寫好自己的生活文案吧!
1
大學生的生涯規劃
吳慈恩
前言 我們的時代
1.思考生存意義的時代 ─ 做為人的「意義」與「方式」面臨衝擊
與變革。
2.工作世界質量的更替演化 ─ 工作不再成為「工具性」,而與自
我概念、價值體系、趨勢潮流結合。
3.「不連續的時代」效應 ─ 世人無精打采!外界資訊的快速發達
與廣告的多重誘惑,不斷向人作生活
的提案,但人們也在過多的風險、壓
力及挑戰下,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迷惑
和挫折,迷失了對生活的感動。
壹.生涯輔導發展史
1.由職業輔導發展成生涯輔導。
2.傳統職業輔導在於幫助個人選擇職業、準備就業、安置職業、並
且在職業上獲得成功。
3.1951 年舒伯(Super) 修正職業輔導為「幫助個人將自己與工作世
界中的角色二者發展與接納成一個統整的概念,讓這個概念在現
實中考驗,而後再將它修正成與現實接近,終至對自己與社會感
到滿意,這個幫助的過程便是職業輔導」。
4.生涯輔導擴大了職業輔導的範圍,其涵蓋的主題亦更寬廣,
包括:生涯決策能力的發展。
自我觀念的發展。
個人價值觀的發展:生活型態、價值與休閒。
選擇的自由。
重視個別差異。
對外界變遷的因應改變之彈性。
吳慈恩/生涯規劃
2
貳.「生涯」與「生涯規劃」的意義
1.「生涯」(Career)之譯名,相當不一,計有:生涯、職業前程、
事業、職涯、永業、生計、前程等。
2.舒伯的定義:「生涯是生活裡各種事件的方向,它統合了人的一
生中各種職業和生活的角色,由此表露出個人獨特的自我發展組
型。一個人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包括:兒女、學生、休閒者、公
民、工作者、配偶、家庭成員、父母、退休者等九項。
3.「生涯規劃」(Career planning) 是指一個人生涯的妥善安排,
並在這安排下,個人能依據各計劃要點,在短期內充分發揮自我
潛能,並運用環境資源達到各階段生涯成熟,而最終達成既定的
生涯目標。
4.「規劃」強調的是明確的目標、執行的方法、成效的評估與計劃
的修訂。是以完整的生涯規劃應有之步驟:
自我認知 ─ 覺知並探索角色、價值與需求,了解重要的
主、客觀因素。
訂定目標 ─ 具體化與階段化目標。務求具體明確,可茲
測量評估,並分遠、中、近程階段化目標,
然後再各分多個次目標,才可按部就班地達
成。
選定策略 ─ 做有效的決策,排定優先順序。
行動計劃 ─ 擬定實施步驟、安排執行進度表,規劃人力、
物力、時間,付諸實行。
資源運用 ─ 開發與分類可使用之資源(包括人、事、物),
並依據目標達成的需求性,適當運用有效資
源。
評估與修訂 ─ 生涯規劃為個人生活與工作的藍圖,為確
保藍圖內容與執行過程的適切性與有效性,
必須在每一過程後,即加以成效之評估,
並依據此作為日後計劃的修訂根據,以便
使生涯規劃所採行的策略,更順利執行,
以獲致更高度之生涯發展。
吳慈恩/生涯規劃
3
參.生涯規劃與自我
1.自我瞭解 ─ 實踐生涯規劃,必須從處理與自我有關的步驟做起,
如了解自我、自我屬性探索、澄清自己的條件、興
趣、價值、技能與需求等。在這方面,的確藉助標
準化的測驗與問卷,能協助人了解自己的性向、興
趣和人格。
2.自我與理想的生活方式 ─ 您是否曾思考自己目前過的是怎樣的
一種生活?這是否是自己所期待的生
活方式?由於每個人的成長環境、生
活經驗、興趣、性格、價值觀、職業
類別等之不同,塑造了各自獨特的生
活型態。一般而言,人們認為理想的
生活方式分成下列14 種:
(1) 社會取向:擁有參與社區活動的機會以貢獻社會。
(2) 家庭取向:能提供家庭充分的經濟安全,並積極參與
家庭活動。
(3) 休閒取向:休閒活動為生活方式中的重要因素。
(4) 流動取向:有充分的機會因業務關係到各地旅行。
(5) 領導取向:有機會獨立行動(如彈性的工作安排),
並擔任領導的角色。
(6) 教育取向:藉學歷的提高,可以獲得成就的晉升。
(7) 經濟取向:擁有相當多的財富和社會知名度。
(8) 無壓力取向:工作壓力小,工作時間固定,有足夠
的時間參與家庭活動。
(9) 利他取向:幫助他人,並對社會有所貢獻。
(10)獨立創造取向:具有面對挑戰和創造的機會。
(11)宗教、社區服務取向:有足夠的時間參與宗教、
社區事務和社會服務。
(12)財務、成就需求取向:獲得財務上的安全感,及
財務、社會、教育上的成就感。
(13)世界主義取向:限制少,並為工作上的領導人物。
(14)傳統取向:獲得家庭經濟上的安全感,和社會的讚許。
3.自我與人際關係 ─ 「無人是孤島」,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,
打從呱呱墜地開始,便無法與他人失去關聯
而離群索居。生涯規劃是注重生命整體歷程
吳慈恩/生涯規劃
4
的。因此討論生涯的人際關係即應著重生命
整體歷程的角度。心理分析學家Erikson 以
為人的發展是持續一生的,於是即著眼於人
的社會心理的發展,而提出八大階段的理論:
心 理 社 會 發 展 的 八 個 階 段
階段(大約年齡) 社會心理危機 重要的人際關係焦點
1. 1.出生~一歲 信任對不信任 母親或母親的替代者
2.二歲 自動自發對害羞懷疑 父母
3.三歲~五歲 積極對罪惡感 家庭
4.六歲~青春期
開始 勤勉對自卑 鄰居、學校
5.青年期 自我認同或角色混淆 同儕團體和圈外人;
領導的模仿對象
6.成年期前期 親密對孤獨 友誼、性、競爭、
合作等的伙伴
7.成年期中期 創造對停滯 家庭與工作夥伴
8.成年期後期 圓滿對絕望 「人類」;氣味相投者
綜合上述人生八大階段理論,可以歸納出一生當中,有四種主要的
人際關係:
親子關係:這種關係是持續一生的,在個體年幼時期,父
母親對待個體的方式會影響其日後的發展,而
在成年期當自己為人父母時,自己與孩子的相
處方式,則將影響自己孩子日後的成長。
同儕關係:個體與朋友間的關係。青春期的朋友與同儕團
體會影響個體的自我認同與自我定位,而到成
年期之後,朋友之友誼,也有助於自己與朋友
發展良好的自我了解與相互關係。
親密關係:婚姻對人而言是人生大事,良好的婚姻不但使
人覺得幸福、充實,更能支持個人邁向事業高
峰,因此是否與異性朋友(婚前)、配偶建立良
好且正常的親密關係,影響生活的成敗甚鉅。
工作中的人際關係:人若由25 歲工作至65 歲退休,一生之
工作時間約佔人生之三分之二,是以
吳慈恩/生涯規劃
5
如何在工作上發展自我,除專業知能
外,人際關係也非常重要。這即是指
人如何在工作中獲得上司的賞識,贏
得同事的友誼是人生事業發展的一項
關鍵要事,因此瞭解如何細心經營工
作中的人際關係將有助於個體創造事
業高峰。
4.自我與壓力調適 ─ 壓力(Stress)是指身體或心理狀態所引發
具有強烈且有潛伏性的焦慮。每個人處理
壓力的方式不同,相同的事件對不同的人
之影響不同,有效地管理壓力,能將壓力
變為激發潛能的助力,而良好的人際關係,
是減少壓力的關鍵,健康的身體則可承受
較大的壓力。
整個生命就是對各方面壓力適應的歷程,
環視我們個人和家庭的發展,每個階段都
有不同的工作或任務要完成,這些需求造
成壓力的來源。既是如此,我們應協助自
己多瞭解自己壓力處理的模式,並學習壓
力處理的新技巧,以便幫助自己在未來可
預知及不可預知的生活改變或生涯發展各
階段性之成長壓力中,能夠運用技巧,將
危機變轉機,使自己活得更好、更健康。
壓力之調適與個人的時間管理及休閒生活
規劃十分相關,時間的有效管理及適當的
休閒設計,常是調適壓力的良方。
肆.生涯規劃與兩性關係
1.人類的社會是由男女兩性組成的,雖只有這兩種性別,卻創造和演
變出複雜的兩性關係。兩性之間除生理的不同外,其發展也受社會
化過程及「重要他人」 ─ 父母的性別角色期待所影響,傳統的兩
性關係較為單純、僵化,現代兩性關係則較呈現多元化面貌,掙脫
過去以性別決定角色、地位、行為、人格發展的模式,轉而更重視
個人的特殊性與兩性間的互惠與互適。
吳慈恩/生涯規劃
6
2.兩性角色與兩性關係受到家庭、同儕團體、大眾媒體、學校及工作
環境的影響。人們一經社會化,則會持續使用所習得的性別角色來
操作其中所要求的適性行為(sex-appropriate behavior)並據此來
決定兩性關係的型態。
3.婚前與婚後的兩性關係之調適,各有其重點,婚前重視兩性的交往
和感情挫折的克服;婚後則對整個婚姻生命週期的調適及家庭生活
中雙性化人格與角色的功能。
4.生涯規劃是規劃人生發展的整體歷程,所以除了工作規劃外,應該
蘊涵著家庭、自我、休閒、健康等各個層面,而這些人生要事,經
常與兩性關係息息相關。兩性關係之穩定或脆弱,通常有形或無形
地影響著人們對自我的看法、對生活的態度、對親密的需求度,及
對成就感的意義和價值判定。是以,有效地學習和安排兩性關係 ─
無論是友誼、親情或愛情,常是使人對生涯達致更高滿意度的方法。
伍.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
1.為因應激變的社會,人生的每一個時期,都必須有每一個時期所必
備的知識。依生涯規劃的遠景目標選擇進修的方式,是一條正確的
途徑,事實上,欲突破現況、增強創意的最佳途徑,就是增強知識
能力、以及提高學歷。
2.專業知識的強化與學歷的題昇,是生涯規劃之行動計劃中最重要的
二件根本大事,雖不必急於短時間之內去實現,但至少要逐步去執
行。緩慢達成,總比原地踏步來得實際。
陸.大學生專業生涯之成長
1.大學生在人們的心目中,被期望是一種活力、冒險、健康、邁向成就
的形象,人們猜想著大學生獲得較高的社會期望,擁有更高度的學習機
會和成就動機,是以精神上應是飽滿的、充實的、愉快的,但是大學生
們對自我的看法是什麼呢?你對自己的看法是什麼呢
2.大學生的養成教育過程,所承受的期待與壓力因人、因科系而異,在成
為大學生後,除了辛勤地為課業忙碌,而學習時間長,以致於個人的家
吳慈恩/生涯規劃
7
庭生活容易疏於照顧,因此在離家與為自己的未來奠基的奮鬥上,如何
取得平衡,並做好時間規劃,是一門藝術!
3.大部份的人會認為大學生的生涯規劃與角色是十分明確的!當人們做
如是想時,生涯乃是指向工作、職業,並未意涵生涯規劃的生活全
方位觀,事實上,生涯規劃必須周延地安排個人、工作世界及生活
三個向度。若以這個觀點來看大學生的生涯,則可見得大學生仍須學習
整全發展的生涯規劃。
4.大學生專業生涯的拓展中,如何關照自己作為「人」的發展性,不僅
完成大學生的尊嚴和成就,也完成自我不同階段的任務?
專業的提昇 ─ 加強專業知能、擁有終身學習的動機和行動。
自我的成長 ─ 對自己真實與坦誠,願意冒險、創造、表現能力,
當情況改變,壓力加大,能尋找方法適應新的情
境,並與自己相適。是以,能夠身體健康、心智
清新、有感情、喜悅、歡欣、真誠和創造,能站
在自己的雙足上,愛得深、戰鬥得公平和有效,
能平衡脆弱與堅韌,並能珍惜生命、肯定生命的意義。
家庭婚姻的滋潤 ─ 在家庭中獲得高價值感與和諧順暢的溝通。
人際關係的維護 ─ 與人互動來往得有意義,是與人性之相生、
相處與相適。
兩性關係的尋求 ─ 重視兩性的交往藝術和感情挫折的克服。
貢獻資源、參與社會 ─ 與社會的聯繫是開放的、有希望的,
而不是封閉的、責備的。
結語
1.生命就是一種樂趣;生涯重在安排設計。
2.設計自己的生活方式、生活感覺、生活內容,能使自己更形卓越!
3.不僅天天勤於閱讀與寫報告,也請日日寫好自己的生活文案吧!
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
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
098
1.飯後兩小時埋線為宜(不可大飢大飽)。
2.膠帶隔日請自行撕下。
3.第二天開始穴位按摩,順、逆時鐘各30
下,或按壓約五分鐘,使之產生酸麻脹重
感,療效會持續加強。
4.埋線後,不可吃辛辣、蝦蟹、冰品、酒品等刺激性食物。
5.嚴格控制飲食量,但不主張飢餓療法。飲食結構宜低糖、低脂、低鹽、高纖維,適當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,忌吃零食,晚餐宜清淡少食。
6.增加運動量,使熱量攝入與消耗排泄平衡。根據自身情況,選擇散步、快走、慢跑、騎自行車、爬樓梯、做家務等適當運動,每天堅持鍛鍊30分鐘以上。
7.每日睡眠時間控制在7小時以內。
8.作息時間要規律。
2.膠帶隔日請自行撕下。
3.第二天開始穴位按摩,順、逆時鐘各30
下,或按壓約五分鐘,使之產生酸麻脹重
感,療效會持續加強。
4.埋線後,不可吃辛辣、蝦蟹、冰品、酒品等刺激性食物。
5.嚴格控制飲食量,但不主張飢餓療法。飲食結構宜低糖、低脂、低鹽、高纖維,適當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,忌吃零食,晚餐宜清淡少食。
6.增加運動量,使熱量攝入與消耗排泄平衡。根據自身情況,選擇散步、快走、慢跑、騎自行車、爬樓梯、做家務等適當運動,每天堅持鍛鍊30分鐘以上。
7.每日睡眠時間控制在7小時以內。
8.作息時間要規律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